小小青黄散,联合效果佳
小小青黄散,联合效果佳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临床表现为出血、感染和贫血等。
鲍女士,73岁,是一位MDS患者,她于2021-03-16因头晕乏力1月余入院。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2.34*109/L、血红蛋白62g/L 、血小板33*109/L,提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尚增生,粒红比明显倒置;粒系增生减低,红系增生相对活跃,巨系增生活跃,红、巨二系均可见不同程度病态改变,血小板散在或成簇可见。髓片原始细胞占3%,提示MDS-MLD之骨髓象可能。流式细胞学示:在CD45/SSC散点图上设门分析,CD45弱阳性区见3.63%细胞,主要表达CD38、CD117、CD34、CD33、CD13,表达曲线异常,考虑为异常原始髓系细胞表达。髓系肿瘤基因检测:TET2、TP53基因突变。骨髓病理:考虑MDS,免疫组化示:MPO(部分+);CD34(4%,+),网状纤维染色体:MF-0。
患者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危)。入院后予去甲基化药物化疗方案3疗程,期间间断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并予止血及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经上述治疗后血常规未明显改善,仍需定期输血治疗。患者自2021年6月开始接受去甲基化药物化疗联合青黄散方案,同时配合服用补肾健脾生髓汤方。经治疗后,患者全血细胞稳步升高,现血小板已正常,白细胞2.24*109/L,血红蛋白升至99g/L,已摆脱了输血治疗。



MDS中医病名为“髓毒劳”,其主要病机为正气亏虚,复感邪毒,邪毒内蕴,伏于骨髓,阻遏气血生化,因毒致瘀,毒瘀互结,不能化生气血,导致精亏血少。故会出现出血及贫血等症状。针对正虚邪实、邪毒内盛的病机,应用青黄散解毒化瘀以祛邪。青黄散中有药物味咸、性寒,可消肿散瘀、凉血解毒,有药物性味辛温,可解百毒消积聚,化腹中瘀血,多药合用以起到解毒祛瘀的功效。配合健脾益肾、补髓生血的中药汤剂可扶正固本,标本兼治。
目前西医治疗MDS多以去甲基化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临床疗效欠满意,而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鲜明的特色优势。由于MDS本虚标实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多从治本与治标两方面考虑,并且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权衡扶正与祛邪的比重,疾病早期或缓解期以扶正为主,而疾病末期或急性期,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要。
专家介绍
刘凡: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七年制,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理事,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委会副主委,江西省研究型金瓶梅电影 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常委,江西省整合型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目前已主持厅级课题2项,参与省厅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篇,主编论著2部,参编人卫版著作2部。长期从事血液病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等各类血液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