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白细胞
快来看,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白细胞
大家都知道,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军队,能够帮助我们防御“外敌”的入侵。所以,白细胞也被称为“人体的白色卫士”。
人体血液中正常的白细胞计数为4~10×109/L,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低于4×10⁹/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当白细胞数量减少,人体的免疫功能便会减弱,人体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攻击,继而发生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哪些原因会引起白细胞减少?
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很多,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大多数情况为继发性因素导致,如药物、放射线、严重感染等,少数为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白细胞原发性减少,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1. 药物因素
部分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但大多程度较轻,且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也有些细胞毒性药物可以引起白细胞严重减少。因此,发现白细胞减少时,首先通过查看近期服用药物的说明书,是否服用与服用的药物有关系。
2. 感染因素
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等感染人体后,白细胞发生免疫效应,因而导致白细胞消耗,或导致白细胞的免疫性损伤。当超过白细胞消耗超过骨髓代偿的能力时,就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减少。当感染控制或者消失后,白细胞计数也会随之回升。
3. 免疫因素
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或多次输血及慢性活动性肝炎,都会使血液中产生抗白细胞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介导免疫性反应,破坏白细胞,使白细胞减少。
4. 物理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化学毒物如苯及其衍生物等,都可以直接影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白细胞减少。
5. 营养因素
维生素B12、叶酸是造血必需的原料,如果长期摄入不足,导致人体造血原料缺乏,导致白细胞减少。
6. 血液系统疾病
白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成,当造血干细胞出现异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就会导致白细胞生成障碍。
7. 脾功能亢进
脾脏有吞噬代谢死亡的血细胞作用,但如果脾功能亢进,就会大量的吞噬血细胞,造成血细胞的减少。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多呈慢性过程,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在体检时才发现。大多数患者会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低热、食欲减退、体力减退等。
白细胞减少还可以影响患者免疫力。有的患者可以出现反复感染,如口腔炎、肛周感染、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或皮肤感染等。若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产生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时,患者就往往会出现突然畏寒、高热、头痛及乏力等症状,并发生严重感染。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确定病因并及时治疗。
如何预防白细胞减少症?
1. 对于能够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如氨基比林、甲巯咪唑等,若必须服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把控用药适应证,定期复查血常规。
2. 曾有药物过敏史或曾发生过用药后粒细胞减少者,应该避免用此类药物。
3. 应用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每1~2天检查1次血常规,根据粒细胞数及时减药或停药,或药物治疗。
4.接触放射线及苯等化学毒物的工作人员,要建立严格的防护制度,定期检查血常规。
5. 患有感染性疾病、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6.均衡饮食,不挑食,荤素搭配,摄入含叶酸、维生素12、铁元素丰富的食物,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应定期体检,检测造血原料是否吸收充足。
医师简介

袁秋全:中医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会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委会委员兼秘书,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委员,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针灸推拿康复专委会委员。跟随著名中医血液病专家国家名老中医梁冰教授学习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对中医药治疗白血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有所体会。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种贫血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出血与血栓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科室简介

金瓶梅电影 血液科(淋巴血液病科)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发展,目前为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血液病临床研究基地、江西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西省青年文明号,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中西医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专家组成员单位、江西省研究型金瓶梅电影 学会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等。全国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陈信义教授、刘风教授、周郁鸿教授、陈志雄教授、胡晓梅教授为科室顾问专家,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全国名中医皮持衡教授、全国名中医张小萍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江西省首届国医名师贺支支教授是科室的学术指导老师。科室主任曾英坚主任中医师为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和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团队其他青年医师骨干均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均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科室护理人员均拥有护理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科室可开放床位42张,中西医诊疗、护理实力强大。
科室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以综合方法和技术诊治各种血液疾病:1.各种贫血性疾病(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营养性贫血、慢性病贫血、溶血性贫血);2.各种血液肿瘤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3.各种出凝血疾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4.各种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5.其他血液病(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有简、便、效、廉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近年来,经全体医技人员不断努力及科研攻关,科室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中西医结合特色,在以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骨髓瘤以及老年血液病方面特色鲜明,疗效深受患者信赖,其以中医中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治疗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老年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老年恶性血液病的综合水平在国内同领域居于前列水平和省内领先地位。
血液诊断方面开展了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病理、溶血性和出血性疾病的检查诊断技术,开展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和流式细胞术(FCM)及基因芯片、二代测序诊断等技术。可从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子表型、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角度,对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血癌等)进行MICMC分型,达到国内先进诊断水平,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要求。 科室在作好技术卓越疗效好的同时,以其忘我的奉献精神不懈为患者朋友们提供感动、暖心服务,从而也赢得了患友们的“金银”口碑,已成为了血液病诊疗领域中的“精诚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