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电影

当前位置:金瓶梅电影 科室 科室动态

夏季如何养生?

发布时间:2022-06-04点击次数:11537次

夏季如何养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素问·四时调神大论》)

        立夏已至,气温逐渐升高。闷热难耐,汗出不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相信不少人在夏季都有类似的症状。想要过一个舒畅的夏季,那就快来看看有哪些夏季养生小常识吧。

夏季睡眠

        夏季昼长夜短,人体也需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则为最佳的睡眠方式。子觉,应在晚上23点之前入睡,7点左右起床,不能熬夜,熬夜容易暗耗心血。午觉,则应在中午11点-13点入睡,30分钟左右即可,此时阳气充足,有利于收敛养阳。午休后不应立刻起床,静卧10分钟起床最佳。中医讲:“夏气与心气相通”。因此,睡好子午觉,方能缓解疲劳,静养安神,保护心脏,安然度夏。

夏季着装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排汗的方式。因此,鞋子尽量穿凉鞋或者透气的布鞋,洗完脚后立马把脚擦干;着装宜选择宽松舒适、透气性好、吸湿性和传导性好的衣物,如真丝、棉、麻织品为原料做成的夏装;颜色的选择上以白色、浅蓝、淡绿等浅、冷色系为好。并且要经常清洗和更换,保持衣物的卫生,以帮助皮肤通风换气,减少痱子、皮肤瘙痒、湿疹等夏季皮肤病的发生。

夏季运动

        由于太阳光比较猛烈,紫外线也较强,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户外运动的时间。人如果过多地暴露在阳光下,皮肤容易被晒伤。夏季运动不宜过于激烈,由于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出汗增多,此时如果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项目,容易使人体丢失更多的水分,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由于阳光强烈、气候炎热,运动的选择以室内、轻运动为好。另外,散步、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也是夏季很好的运动选择。

夏季保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夏天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节,此时全年气温最高,阳虚体质的人群宜采用温热助阳的方法进行调理,取同气相求的机理,使体内阳气充裕,以达到调理养生的目的。因此阳虚体质的人群在夏季非常适合艾灸,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

夏季饮食

        一般来讲,夏季适宜进食清淡、易消化、清暑祛湿之品,多食水果、蔬菜,少食肥甘厚味难消化之物,同时还要注意脾胃的保健,不要因贪凉而过食寒凉冰冻之品,否则容易损伤脾胃。下面介绍一些适合夏季的利水除湿、健脾的食疗佳品。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的功效。可以用于脾胃虚弱,能够补肺脾肾三脏。脾虚食少,体倦便溏及妇女带下,儿童消化不良、腹泻等皆可运用。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有健脾、化湿、消暑的功效。可以用于脾虚湿盛,运化失常而导致的食少便溏,白带增多等。

        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可以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薏苡仁,味甘,性淡、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可以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泄泻等。

        冬瓜皮,味甘,性微寒,归肺、小肠经,利水消肿,可以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人日常代茶饮。

        玉米须,味甘,性平,归膀胱、肝、胆经。有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的功效。还可以疏利小便,达到排除壅积的水液和湿气的作用。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肾、小肠经。有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的功效。

        绿豆,味甘,性寒,归心、胃经,有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的功效。能够用于暑热烦渴、感冒发热、吐泻、水肿尿少。

医师简介

刘凡: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七年制,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理事,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委会副主委,江西省研究型金瓶梅电影 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常委,江西省整合型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目前已主持厅级课题2项,参与省厅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篇,主编论著2部,参编人卫版著作2部。长期从事血液病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等各类血液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科室简介

金瓶梅电影 血液科(淋巴血液病科)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发展,目前为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血液病临床研究基地、江西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西省青年文明号,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中西医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专家组成员单位、江西省研究型金瓶梅电影 学会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等。全国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陈信义教授、刘风教授、周郁鸿教授、陈志雄教授、胡晓梅教授为科室顾问专家,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全国名中医皮持衡教授、全国名中医张小萍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江西省首届国医名师贺支支教授是科室的学术指导老师。科室主任曾英坚主任中医师为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和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团队其他青年医师骨干均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均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科室护理人员均拥有护理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科室可开放床位42张,中西医诊疗、护理实力强大。

 

科室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以综合方法和技术诊治各种血液疾病:1.各种贫血性疾病(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营养性贫血、慢性病贫血、溶血性贫血);2.各种血液肿瘤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3.各种出凝血疾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4.各种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5.其他血液病(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有简、便、效、廉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近年来,经全体医技人员不断努力及科研攻关,科室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中西医结合特色,在以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骨髓瘤以及老年血液病方面特色鲜明,疗效深受患者信赖,其以中医中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治疗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老年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老年恶性血液病的综合水平在国内同领域居于前列水平和省内领先地位。

 

血液诊断方面开展了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病理、溶血性和出血性疾病的检查诊断技术,开展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和流式细胞术(FCM)及基因芯片、二代测序诊断等技术。可从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子表型、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角度,对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血癌等)进行MICMC分型,达到国内先进诊断水平,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要求。 科室在作好技术卓越疗效好的同时,以其忘我的奉献精神不懈为患者朋友们提供感动、暖心服务,从而也赢得了患友们的“金银”口碑,已成为了血液病诊疗领域中的“精诚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