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电影

当前位置:金瓶梅电影 科室 科室动态

你的面色代表了什么,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2-07-09点击次数:12590次

你的面色代表了什么,你知道吗?

      如果你在看病的时候,医生通过观察你的面色就能够知道你最近的身体状况,你是否觉得挺神奇的?其实这是因为中医一般将皮肤的颜色划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色调。颜色可以反映身体内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内存在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早有经典中医书籍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意思是面部色泽是由于气血上荣于面而成,且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因而面部的血脉丰富,脏腑气血充盈所以面部红润有光泽;同时面部皮肤色泽变化易于观察,故机体的变化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而反应出来,所以临床上以望面色为主。

一、常色

      常色是指人体健康时面部皮肤的色泽。我国正常人的面色是红润光泽,神采内含。由于体质、季节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面色存在一定差异,如某些家族性肤色偏白、偏黑等;如春季可见面色稍青,夏季可见面色稍赤等。

二、病色

      人体在生病时面部显示的色泽称为病色。根据病色有无光泽,又分为善色与恶色。若患者面色光明润泽为善色,说明疾病较轻,预后较好;若患者面色晦暗枯槁,说明病情较重,预后多不良。根据患者面部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的变化可以代表不同脏腑的疾病,而且可推断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

(1) 青色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及惊风。由于身体内寒邪凝滞,或气滞血瘀,或疼痛剧烈,或筋脉拘急,致使机体脉络受阻,血液运行不通畅,故见青色。

      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多由于阴寒内盛、疼痛剧烈,可见受寒导致的突发脘腹疼痛的患者;面色青灰,口唇青紫,手脚冰凉,可见于心绞痛、肺气病等患者;面色青黄相兼者,大多属于肝郁脾虚、血瘀水停。若孩童眉眼之间、鼻柱及唇周发青,多属惊风或欲做惊风之象,可见于高热抽搐患儿。

(2) 赤色

      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真寒假热证。患者面色红赤,多因热迫使血液运行,面部血管扩张充盈导致。

      满面通红、目赤,为实热证,由于热势向上蒸腾,血行加速而充盈于面,可见于脏腑火热炽盛或外感邪热亢盛患者;午后(一般为下午1-2点)两侧颧部潮红,为虚热证,多见于久病内伤,如肺结核患者。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却时不时颧部泛红像化妆了一样,且位置游移不定,中医称为戴阳证(真寒假热证),多见于久病脏腑阳气极度衰竭的患者,是病情危重的征象。

(3) 黄色

      黄色主脾虚、湿证。患者面色发黄,多因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不足,导致面色失荣;或机体湿邪内蕴,脾失健运,脾土之色外现导致面黄。

      面色黄且枯萎无光,称为萎黄,多属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面色黄而水肿者,称为黄胖,属于脾虚湿蕴,水湿外溢肌肤所致;面目一身皆黄者,称为黄疸。其中黄色如橘皮色者,称为阳黄;黄色如烟熏色者,称为阴黄。

(4) 白色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夺气。虚证患者可见面色白,是因为气虚虚,不能上泛于面所致。寒证患者面色白,是由于寒凝,机体脉络收缩,血行迟缓;或是阳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运行于面部的血液减少,亦可见于白色。

      面色淡白,唇、舌色泽淡的患者,多由于气血不足,贫血、失血患者多见;面色晄白(白的发亮,没有血色)患者,多属于阳虚寒证;晄白水肿患者,则多属阳虚水泛;面色苍白伴大出血患者,为脱血;面色苍白伴手足厥冷、冷汗淋漓等,多属于阳气暴脱之亡阳证。面色苍白也可见于寒证,血行凝滞。

(5) 黑色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疼痛。肾属水,其色黑,所以由肾主失常导致的疾病患者面色多黑。肾阳虚,阴寒内盛,血液失温,寒邪凝滞经脉及阳虚水饮停滞,皆可导致脉络痉挛拘急,血液运行不畅,故可见面色黑。

      面色黧黑晦暗(色黑而黄),多属肾阳虚;面色黑而干焦,多属肾阴虚;面色紫暗黧黑,伴有肌肤甲错(皮肤干燥,有细小裂纹)者,多属于瘀血;眼眶周围发黑,多属于肾虚水饮内停,或女性寒湿带下。

      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若观察到自己的面色与平常相比出现异常,不要过度惊慌,可能是暂时性的,如过多的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会导致皮肤变黄,这不需要特殊治疗。若面色变化,且存在其他的不舒服的症状,应尽早就医!临床上,医生会结合患者的脉象、症状等其他表现,全面地进行的分析判断患者的病情。

医师简介

吴欣平:医学硕士,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兼秘书,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委员、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针灸推拿康复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血液病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各类血液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科室简介


 

金瓶梅电影 血液科(淋巴血液病科)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发展,目前为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血液病临床研究基地、江西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西省青年文明号,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中西医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专家组成员单位、江西省研究型金瓶梅电影 学会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等。全国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陈信义教授、刘风教授、周郁鸿教授、陈志雄教授、胡晓梅教授为科室顾问专家,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全国名中医皮持衡教授、全国名中医张小萍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江西省首届国医名师贺支支教授是科室的学术指导老师。科室主任曾英坚主任中医师为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和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团队其他青年医师骨干均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均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科室护理人员均拥有护理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科室可开放床位42张,中西医诊疗、护理实力强大。

科室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以综合方法和技术诊治各种血液疾病:1.各种贫血性疾病(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营养性贫血、慢性病贫血、溶血性贫血);2.各种血液肿瘤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3.各种出凝血疾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4.各种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5.其他血液病(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有简、便、效、廉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近年来,经全体医技人员不断努力及科研攻关,科室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中西医结合特色,在以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骨髓瘤以及老年血液病方面特色鲜明,疗效深受患者信赖,其以中医中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治疗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老年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老年恶性血液病的综合水平在国内同领域居于前列水平和省内领先地位。

血液诊断方面开展了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病理、溶血性和出血性疾病的检查诊断技术,开展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和流式细胞术(FCM)及基因芯片、二代测序诊断等技术。可从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子表型、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角度,对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血癌等)进行MICMC分型,达到国内先进诊断水平,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要求。 科室在作好技术卓越疗效好的同时,以其忘我的奉献精神不懈为患者朋友们提供感动、暖心服务,从而也赢得了患友们的“金银”口碑,已成为了血液病诊疗领域中的“精诚之科”。

一审:杨萌

二审:谢雅露

三审:沈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