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电影

当前位置:金瓶梅电影 科室 科室动态

大暑时节小科普

发布时间:2022-07-24点击次数:8298次

大暑时节小科普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全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大家在这个节气要做好养生,以免影响身心健康,下面是大暑节气大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不妨一起来了解下。

01

一、预防高温中暑

      高温潮湿是大暑节气的气候特点。大暑节气酷热难耐,人体腠理开泄,暑湿容易乘虚而入,扰动心神,耗气伤津,体虚之人容易导致中暑等不适。夏季预防高温中暑应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当出现全身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大量出汗、口渴、四肢麻木、恶心等症状时,应立即移步至阴凉通风处休息,适当补充淡盐水,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症状一般可得到缓解。

02

二、谨防情绪中暑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的心理情绪、生理病理等活动随着自然界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改变。大暑节气高温酷热,易动肝火,人们可能会觉得心烦意乱、急躁焦虑等,这是“情绪中暑”的症状。大家常说“心静自然凉”,心态宜清静,越是天热越要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以避免不良刺激,感到焦躁心烦时可以在脑中想象自己身处蓝天下的一片树林之中,空气清新,凉风拂面,使人心旷神怡,将不良情绪抛诸脑后。

03

三、阴暑不可忽视

      大暑节气还要预防阴暑伤人,夏季人们对高温中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往往认识不足。酷暑之下人们常贪凉太过,风扇强风直吹、久留于空调房、大量喝冰镇饮品、出汗后立刻冷水淋浴等,此类行为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出现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喉痛咽干、四肢酸痛、肌肤发热而无汗、呕吐腹泻等阴暑症状。预防阴暑要注意不能过于贪凉,尽量避免通宵达旦地使用风扇、空调,节制生冷饮食和出汗后冷水冲凉,尤其是老人、儿童、体质弱者更需要加强防护。

04

四、健康合理饮食

      日常膳食应清淡多样化,多摄入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和蛋白质,不宜辛辣、高糖饮食,尽量避免油腻高热量食物。大暑养生饮食宜以清补为主,可以吃绿豆、薏米、百合、鸭肉、莲子、山药、冬瓜、苦瓜等食物滋阴消暑、健脾养胃。大暑酷热易出汗,食欲不佳,可适当吃些酸味的食物以敛阴止汗、健胃消食、生津止渴,如山楂、草莓、猕猴桃、菠萝、西红柿等,也可以在菜品中添加葱、姜、醋、蒜等佐料调味,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增进食欲。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大暑节气气候湿热,细菌繁殖快,食物容易霉变,饮食不节,喜食生冷,容易导致腹痛、腹泻等,因此千万要注意饮食卫生,最好当天的饭菜当天吃完,少吃隔夜饭菜。

05

五、调整起居,适量运动

      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作息时间经常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情绪容易变得急躁,免疫力也会下降,所以要调整好起居,适宜夜卧早起,一般以晚上11点至早上6点为宜,午间小睡,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大暑时节虽天气炎热,此时人们可能比较慵懒,但适量的运动很有必要,可以增强体质,如散步、快走、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运动方式都是适宜夏季的不错选择。在室外运动时不宜太剧烈,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温开水、淡盐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少量多次饮用,也可饮用金银花茶、菊花茶、绿豆汤等清热解暑饮品。

 

医师简介

袁秋全:中医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会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委会委员兼秘书,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委员,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针灸推拿康复专委会委员。跟随著名中医血液病专家国家名老中医梁冰教授学习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对中医药治疗白血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有所体会。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种贫血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出血与血栓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科室简介

金瓶梅电影 血液科(淋巴血液病科)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发展,目前为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血液病临床研究基地、江西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西省青年文明号,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中西医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专家组成员单位、江西省研究型金瓶梅电影 学会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等。全国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陈信义教授、刘风教授、周郁鸿教授、陈志雄教授、胡晓梅教授为科室顾问专家,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全国名中医皮持衡教授、全国名中医张小萍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江西省首届国医名师贺支支教授是科室的学术指导老师。科室主任曾英坚主任中医师为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和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团队其他青年医师骨干均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均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科室护理人员均拥有护理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科室可开放床位42张,中西医诊疗、护理实力强大。

科室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以综合方法和技术诊治各种血液疾病:1.各种贫血性疾病(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营养性贫血、慢性病贫血、溶血性贫血);2.各种血液肿瘤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3.各种出凝血疾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4.各种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5.其他血液病(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有简、便、效、廉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近年来,经全体医技人员不断努力及科研攻关,科室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中西医结合特色,在以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骨髓瘤以及老年血液病方面特色鲜明,疗效深受患者信赖,其以中医中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治疗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老年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老年恶性血液病的综合水平在国内同领域居于前列水平和省内领先地位。

血液诊断方面开展了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病理、溶血性和出血性疾病的检查诊断技术,开展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和流式细胞术(FCM)及基因芯片、二代测序诊断等技术。可从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子表型、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角度,对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血癌等)进行MICMC分型,达到国内先进诊断水平,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要求。 科室在作好技术卓越疗效好的同时,以其忘我的奉献精神不懈为患者朋友们提供感动、暖心服务,从而也赢得了患友们的“金银”口碑,已成为了血液病诊疗领域中的“精诚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