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开展“敬老爱老,情暖重阳”活动
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又是九九重阳时。“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称为“敬老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优秀民族情感和情怀,敬老、尊老已蔚然成风。为传承敬老爱老传统美德,营造敬老爱老的氛围,进一步增强老年患者的幸福感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10月4日,血液科青年文明号携手内科党总支第六党支部开展“敬老爱老,情暖重阳”活动,与患者共话传统佳节,传承中华文化。

上午10点半,医护人员将提前准备好的重阳糕及菊花茶送至病房,向患者讲述了重阳节的来历并且送上祝福;邀请老人们一起尝重阳糕,品菊花茶,寓意病愈长寿,百事俱高;同时因时至白露,天气渐凉,叮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告知秋冬养生小知识等。

病房气氛活跃,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祝福感谢的话语声声不绝,营造了一个温暖祥和的科室氛围。血液科青年文明号致力于为患友营造家的港湾,也将尽我们全力,把温暖传递给每一位患者。
科室简介

金瓶梅电影 血液科(淋巴血液病科)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发展,目前为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血液病临床研究基地、江西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西省青年文明号,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中西医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专家组成员单位、江西省研究型金瓶梅电影 学会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等。全国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陈信义教授、刘风教授、周郁鸿教授、陈志雄教授、胡晓梅教授为科室顾问专家,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国医大师皮持衡教授、全国名中医张小萍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江西省首届国医名师贺支支教授是科室的学术指导老师。科室主任曾英坚主任中医师为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和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团队其他青年医师骨干均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均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科室护理人员均拥有护理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科室可开放床位42张,中西医诊疗、护理实力强大。
科室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以综合方法和技术诊治各种血液疾病:1.各种贫血性疾病(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营养性贫血、慢性病贫血、溶血性贫血);2.各种血液肿瘤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3.各种出凝血疾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4.各种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5.其他血液病(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有简、便、效、廉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近年来,经全体医技人员不断努力及科研攻关,科室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中西医结合特色,在以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骨髓瘤以及老年血液病方面特色鲜明,疗效深受患者信赖,其以中医中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治疗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老年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老年恶性血液病的综合水平在国内同领域居于前列水平和省内领先地位。
血液诊断方面开展了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病理、溶血性和出血性疾病的检查诊断技术,开展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和流式细胞术(FCM)及基因芯片、二代测序诊断等技术。可从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子表型、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角度,对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血癌等)进行MICMC分型,达到国内先进诊断水平,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要求。 科室在作好技术卓越疗效好的同时,以其忘我的奉献精神不懈为患者朋友们提供感动、暖心服务,从而也赢得了患友们的“金银”口碑,已成为了血液病诊疗领域中的“精诚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