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电影

当前位置:金瓶梅电影 科室 科室动态

血小板减少?中医治疗效果好!

发布时间:2023-04-18点击次数:2461次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的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女性还会出现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甚至颅内出血。该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或血小板生成不足,导致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小于100×109/L。

  王女士1年前因体检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心有不安,于是到当地某三甲金瓶梅电影 就诊,完善骨髓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免 疫性血小板减少",开始予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后改用阿伐曲泊帕治疗有效,但因为相关药物价格昂贵,加上经济的困难,便自行停用药物,血小板计数也随之呈现出断崖式的下降,一度跌至了21×109/L,惊恐之余,又重新开始服药。但是两个月前,王女士开始逐渐减少用药周期,血小板也逐渐减少,从正常值降至58×109/L。经过熟人介绍,听闻金瓶梅电影 血液科曾英坚主任运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效果良好,于是患者2022年9月特来金瓶梅电影 就诊。

  曾英坚主任了解到病人情况后,先是对患者进行一番安慰,待患者情绪平稳后,对患者进行了系统仔细的询问,了解到王女士除了血小板计数减少之外,常感疲倦乏力、偶有头晕,月经正常,纳寐可,二便平,舌质暗红,苔白稍厚,脉弦细,曾主任经过四诊合参,中医辨证论治后认为其病属紫癜,辩证属气营两虚证,予以健脾益气,活血祛湿中药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与营血是人体内两大基本物质,气能生血又能摄血,其中 "气能生血、气能摄血"这两个功能的失调与ITP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患者因血小板减少,长期服药治疗,伤及自身正气,脾虚日久,气血两虚,因此偶见头晕,此为气血两虚不能上荣头目所致,苔白稍厚,脉弦细均为气虚之象。故方中以鸡血藤活血,茜草、仙鹤草等凉血止血,黄芪、党参、山药等健脾益气。

  服药1周后,王女士查血小板提高至91×109/L。服药2周后,复查血小板提升至104×109/L,血小板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这让王女士赞叹之余也倍感高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属于中医"紫癜"、"血证"等范畴,目前临床上,西医主要治疗药物有激素、丙种球蛋白、艾曲波帕、利妥昔单抗等,急性者疗效尚佳,但慢性患者病情迁延反复,容易发展为难治型,此时上述药物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或易产生药物依赖,或毒副作用明显,且大部分药物价格昂贵,给患者带来一定压力,难以长期坚持。中医药治疗多注重根据患者的病因和体质,辨证施治,对于属于气营两虚证型的患者,基于"气能生血、气能摄血" 等理论,可益气、养血、止血、补血等。曾英坚主任认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在该病的治疗上有其独特的疗效优势,一方面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应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升或稳定血小板计数、减轻出血症状,另一方面还可以显著减轻激素等药物治疗而引发的多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可很好地在疾病的整体康复中给患者带来获益。